论文附录(Appendix)是在论文主体部分之后提供额外信息的部分,能够让读者快速清晰的理解论文正文的含义。它通常包含那些对于理解论文主要论点、数据或分析至关重要,但又因为篇幅或复杂性原因不适合放在正文中的内容
主要写的内容有:
1、比正文更为详细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
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
3、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注释、框图、统计表、打印机输出样片、结构图等。都是以附录的方式编辑在文章中,就像是我们平常在论文中写道:“详情见附录**”,所以说,附录一般都是比较详细的。
论文格式指的是进行论文写作的要求,包括进行论文的附录撰写,也是有相对应的格式要求。如:说明书或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A”、“附录B”、“附录C”等编号。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也应编为“附录A”。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的命名方法也采用图、表、公式命名方法,只不过将章的序号换成附录的序号。附如图A.5是代表附录A的第5个图。其他依次类推。
除了附录有格式要求,进行论文正文撰写时也会有相对应的要求,学校一般都会给出相关的写作要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写作总不会出错。
附录一般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
1、部分材料编入正文中会让文章显得主次不清,缺乏逻辑性,省略掉又会让文章显得不完整,这类材料主要是一些比正文更为详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全文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2、部分资料由于篇幅过长,或者是复制品,不便于在正文展示,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使用附录进行补充说明。
3、一些对正文非常重要的原始数据、推导公式、源码程序、框图、统计表、设计图纸、调查问卷等,这些部分不便于省略,我们就在正文后以附录的形式体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