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对SCI论文的审稿流程充满好奇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解析SCI论文从投稿到数据库检索的完整流程,助你轻松应对审稿挑战,提高投稿命中率!
sci论文期刊审稿流程
1. 提交投稿
作者将文章提交到目标SCI期刊的在线投稿系统中。通常需要填写元数据,如标题、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等,并上传完整的论文文件。
2. 初步审查(Editorial Screening)
– 编辑评估: 当论文提交至期刊后,首先由主编或编辑进行初步检查以确认论文的基本符合期刊的范围和指南,包括格式、主题相关性、创新性及潜在影响力等。
– 决定是否送审: 如果文章不符合基本要求或质量显著不足,编辑可能会直接拒稿。如果符合基本要求,则进入同行评审阶段。
3. 同行评审(Peer Review)
– 选择审稿人: 编辑基于文章的学科和专题选择若干名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审稿人。通常情况下,审稿人包括来自该研究领域的其他研究者,他们会对稿件进行匿名审查。
– 审稿标准: 审稿人会根据一系列标凈评估文章,包括研究的原创性、重要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的有效性、结果的解释以及整体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 提供反馈: 审稿人提供详细的书面反馈,建议接受、接受前需要修订(小修或大修)、或拒绝。
4. 编辑决策
– 评审反馈的汇总: 编辑会综合所有审稿人的建议和评论,作出决策。如果意见不一,编辑可能会寻求额外的审稿意见。
– 通知作者: 编辑将审稿意见及最终决策通知给作者。如果需要修订,作者需根据审稿人的意见进行相应修改,并可能需要进行多轮审稿。
5. 修订和再审
– 作者修订: 作者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对文章进行修改,并详细回应每一条批评或建议。
– 提交修订稿: 修改后的稿件重新提交给编辑,由原审稿人或新的审稿人再次评审,确保所有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
6. 最终接受
– 接收最终稿件: 如果文章通过了审稿过程,编辑将接受稿件发表。在这一阶段,稿件可能还需要进行专业的语言和排版编辑。
7. 出版
– 正式出版: 如果论文被接受发表,编辑会通知作者,并进行最后的编辑、排版工作。随后,文章将正式发表在线或印刷出版。
整个审稿过程所需的时间会有所变动,通常为数周至数个月,具体取决于期刊的忙闲程度、审稿人的回复速度以及作者的修改时间。审稿过程是匿名的,即通常情况下,作者不知道审稿人的身份,而审稿人也不知道作者的身份。这有助于保持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审稿常见的13种状态
1. Manuscript Submitted(Submitted to journal):
– 论文已成功投稿至期刊。
2. Awaiting admin processing:
– 待行政处理中,等候期刊管理人员进行初步处理。
3. Editor Invited:
– 编辑已受邀负责处理该论文。
4. With Editor:
– 编辑已接收并正在审阅论文,若判定适合期刊标准,将提交给同行评审。
5. Reviewer Invited:
– 审稿人已受邀,等待其答复。
6. Under Review(Peer review):
– 正在同行评审阶段,审稿人对论文进行仔细评估。
7.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
– 审稿意见已收齐,编辑正在处理评审反馈。
8. Decision in Process:
– 决策中,编辑正根据审稿意见制定最终决策。
9. Reject:
– 拒绝,该论文未符合期刊要求。
10. Major revision:
– 需进行重大修订,以满足期刊要求。
11. Minor revision:
– 需进行小幅修订,以满足期刊要求。
12. Revised Manuscript Submitted:
– 作者已提交修订版稿件。
13. Accept:
– 被接收,论文即将进入出版流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